8月7日下午,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在复医院报告厅举行。上海市医学界妇产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齐聚一堂,共议女性健康。
会上,大会主席徐丛剑教授现场致欢迎辞。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代表医学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江教授专门通过视频发来致辞。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乔杰院士为此次大会,独具匠心,赋诗一首,祝贺大会顺利召开。
"杨浦滨江育东方,四巡寒暑名俱扬。庚子不平疫毒殇,识士风骨不弯降。
数月医研未辍想,今朝云端群儒往。群贤毕至仰名流,曲水流觞恣意忙。"
大会主席徐丛剑教授现场致欢迎辞
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谭鸣教授致欢迎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
郎景和院士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
马丁院士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
黄荷凤院士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
乔杰院士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
陈子江院士致辞
学术讲座
郎景和院士:“解剖别人”与“解剖自己”—论临床解剖与外科手术“得艺、得气、得道”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妇产科郎景和教授总结出的手术三重境界。他将妇产科医者用四句话进行概括:清清楚楚解剖,明明白白手术,勤勤恳恳工作,开开心心生活。郎院士认为,在当今手术纵横、广阔发展、复杂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对于临床解剖学的考验也不断加大,手术需要临床医生有良好的解剖基础,不是为了技巧和器械的炫耀,而是最大化手术的利处和安全性,最小化手术的伤害和风险性。郎院士指出,如果外科手术刀是剑,那么,外科医生就要把自己生命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锻造,像干将莫邪那样,把自己铸进这把剑里去,十年磨一剑!马丁院士:宫颈癌手术治疗概况医院马丁院士首先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有效的一级(HPV疫苗接种)和二级预防方法(筛查和治疗癌前病变)将可以预防大多数宫颈癌。接着马丁院士详细讲解了从公元前至今的宫颈癌手术的发展历史,以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系统在当今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目前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现状主要有:不同期别的宫颈癌需依据QUERLEU-MORROW分型确定不同的手术范围;淋巴结应进行系统清扫,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清扫程度,在术中可利用绿色荧光素标记靶向肽进行精确清扫淋巴结等。最后马丁院士就宫颈癌开腹手术和微创治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国内正在开展早期宫颈癌患者非随机对照手术治疗现状的研究,希望此研究能为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坚实的证据。黄荷凤院士:医学和生命科学创新黄荷凤院士在报告中以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医学案例为引,从疫苗对于传染病的防范出发,到COVID-19疫苗研发的进展,再回归到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充分论证了任何科学的新发现都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交叉、互补、碰撞。同时指出在研发过程中充分阅读参考、不断修正、互相补充的必要性。正是不同专业知识的碰撞,才让科学研究有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和思考维度。此外,黄荷凤院士指出医学的创新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医学研究者,一定要追求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好地为生命护航。乔杰院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妇产科医生的应对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妇产科医生的应对策略进行了介绍。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世界各领域都造成重创。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妇产科由于科室特点,应当建立应急预案,梳理关键问题,全力保障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安全,落实各环节防控病毒传播。在院感防控方面,应当加强人员防护培训、严格环境管理、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就诊方式;在诊疗管理方面,应当了解疫情下妇产科临床诊疗的工作难点,对患者进行分类诊疗管理,合理采取感染患者管理方式,恰当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加强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和防护;在科研探索方面,应当积极开展生殖系统及母婴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乔杰院士总结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妇产科医生的有效应对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医院各科室间的调度协调、患者及其家人的理解配合。广大妇产科同志应当紧抓不殆防控感染、复工复产临床诊疗、继续推进科研工作,落实多学科协作与人文关怀理念,一以贯之,守护生命。陈子江院士:呵护“试管婴儿”:ART出生队列研究的思考山东大学的陈子江院士带来了“呵护‘试管婴儿’:ART出生队列研究的思考”的精彩报告。陈院士指出我国十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zjqh.com/rcjj/9132.html
8月7日下午,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在复医院报告厅举行。上海市医学界妇产科[详细]
阴道损伤怎么办?有哪些急救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阴道的外来损伤除外伤史[详细]
8月7日下午,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在复医院报告厅举行。上海市医学界妇产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