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海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秘书长
上海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
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秘书长、上海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主持,潘教授首先代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对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因公殉职,许多患者不幸逝世。不久前,我国急诊医学的奠基人之一王一镗教授不幸离世,本次大会特别安排向牺牲烈士、逝世同胞和王一镗教授表示深切哀悼环节,现场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1分钟。
大会特别安排向牺牲烈士、逝世同胞和王一镗教授表示深切哀悼环节,
现场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1分钟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教授致欢迎辞
吕传柱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疫情初期,急诊人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去武汉,当今天成功完成这个愿望之后,倍感激动和骄傲,急诊人说到就做到了。我们今天来到武汉,向全国人民证实了急诊人是逆行英雄,感谢武汉这所英雄城市所赋予急诊人的能量。感谢中华医学会、湖北医学会、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院所有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本次会议的辛苦付出,也感谢所有的参会代表在防控工作如此艰巨的时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到会议现场。今天上午有精彩的抗疫主旨报告,下午有40几个分论坛同步进行学术交流。此外,大会的场外设立了英雄墙、英雄事迹展览滚动大屏,相信每一个到了前线,或是在本地甚至到援外的医护人员,在英雄墙里找到你们的身影,找到你们的名字,那一刻,相信我们急诊人的荣耀是永存在心的。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宗浩教授代表急诊医学分会前辈们致辞
李宗浩教授在致辞中说道∶自从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急诊科和急诊医学专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3个年头,也已经从当年的一个小学科发展成了院外、院内危重症一体化的大学科。在历届委员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急救急诊大平台目前已经不再是一个“中转站”,而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大平台,在后疫情时代也必将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医院内外急救急诊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涂远超致辞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涂远超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此次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国内知名的急诊医学专家学者云集江城。总结交流分享急诊医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理论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诊治的救治经验,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意义重大,湖北省卫健委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更大力度地推进全省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全省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湖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莉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莉莉表示∶目前我们处在常态化防控情形之下,急诊科应该如何优化建设?工作的流程和相关的防疫要求应该如何优化和提升?是目前所有急诊人要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所有急诊人提三点建议,第一,提高防控意识。一方面有效地保护病人,另外一方面也要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这样才能为病人来提供更好更优质更持续的服务。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科的融合,急诊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融合的学科,在疫情之下可能要进一步地强调学科的融合以及整体的院内流程优化。第三,进一步加强和院前的衔接,不光是工作流程,更多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通过工作制度的重塑和打造,进一步推动院前和院内的工作衔接,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在致辞中指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在几代急诊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和历届主委的带领下,始终以推动我国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急诊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己任。分会认真贯彻党建强会战略,积极承接政府任务、努力推进学科建设、大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科普及健康扶贫等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学术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中华医学会科技社团形象。我希望急诊医学分会能在此基础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激发适应我国急诊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把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在武汉召开本次学术年会,总结交流新冠肺炎救治经验,探讨急诊学科建设发展问题,十分必要,也十分难得。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够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把"抗疫精神"融入本职岗位和日常工作中,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向为会议组织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分会专家及工作人员,向本次会议承办单位,湖北省医学会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行了急诊抗疫主旨报告——英雄赞歌等活动。大会的专题讨论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表现、危重症治疗、院前院间转运、预防及流行病学;急诊医学中的心肺脑复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创伤救治、中毒救治、急危重症救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质控、儿科急救、急诊护理、急危重症流行病学调研、民族医药急救和公共卫生大数据与急诊康复、床旁快速检验及床旁B超辅助检查、信息化建设、急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的人文医学等急诊相关内容进行交流。与会专家们探讨急诊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的推进,共同为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助力献策!
会议花絮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会议微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zjqh.com/rcjj/11321.html
论著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6在脓毒症中的变化及意义田[详细]
阴道损伤怎么办?有哪些急救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阴道的外来损伤除外伤史[详细]
论著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6在脓毒症中的变化及意义田[详细]